北斗精神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北斗星座 上一页 下一页 学科发展 更多 岁差起源说东晋时,虞喜通过研究大量冬至点位置的历史文献,结合肉眼实际观测,最终发现“尧时冬至日短星昴,今二千七百年乃东壁中”。经过数年演算,得出冬至点每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。由此,虞喜开始大胆提出岁差成因和岁差规律,其演算结果相比于古希腊喜帕恰斯每百年差一度的结论更加精准。虞喜的发现不仅是人类不停追寻科学真理的具现,更是开启中国古代探索岁差的新篇章,对促进我国古代测绘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展现了中国古人敢于提出新理论、开辟新领域、探索新路径的精神品质,彰显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,是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。 极移的发现 1765年,瑞士自然科学家欧拉在假定地球是刚体的前提下,最先从力学上预言极移的存在。1888年德国天文学家屈斯特纳从观测资料分析中发现:在排除光行差效应后,它们的天顶距还有微小变化。因此,他提出:这种纬度变化是由于地极存在位移造成的… 北斗“三步走”战略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,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,几代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,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“三步走”的发展历程。北斗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,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,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,再到全球组网的发展历程。 北斗系统… 人物榜样 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杨元喜,大地测量专家、北斗卫星导航副总设计师。杨元喜是北斗导航系统的副总设计师,但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谁都高。这是因为,在欧美“北斗无用...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刘经南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,由于要测量出的大坝在洪水压力下的位移精度要求达到亚毫米级,因此这项工程的难度非常高,但刘经南...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李建成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大地测量学家。在上世纪末,由于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,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只能达到分米或米级。因此为了建立准确的地球表... 典型事件 更多 北斗助力抗击新冠疫情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殊战斗中,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响应,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,为一线提供时空体系精准服务。北斗系统全面融入抗疫工作,发挥了... 北斗南极基准站成功启用秉持着“极地科考,测绘先行”的理念,科学家们在经过前期选址、建设和设备调试等一系列准备后,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南极基准站成功具备启动运行条件,并在2015年2月3日... 海湾战争1991年,海湾战争,GPS卫星系统首次被运用于实战并取得了一鸣惊人的效果,这场战争一反传统作战方式,美国对伊拉克祭出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,定位精度高达0.3米...